2009年3月28日 星期六

投資自己的職場方向 把找工作當成工作

投資自己的職場方向 把找工作當成工作
30雜誌 2009年 3月號 撰文=陳君
2009/3/27


2009 年初始,新年新氣象的歡欣馬上就壟罩在一連串企業大規模裁員的壞消息中。宣布裁員的企業多是世界級的國際企業,加上每家所公布的裁員人數屢創新高,更讓這個新年蒙上一層灰。

意外的裁員

電 力系統提供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宣布裁員兩萬人,NEC 也宣布全球裁員兩萬人,鋁生產公司美鋁公司(Alcoa)1 萬5 千人、航空業龍頭之一波音公司(Boeing)1 萬人、輝瑞大藥廠(Pfizer)8 千3 百人、飛利浦6 千人,以及其他企業大舉裁員人數累計達數萬人。《富士比》雜誌報導,從經濟衰退以來,美國的失業人口已經朝向300 萬人大關不斷增加中。

與 以往經濟衰退時期不同的是,這次金融海嘯所衝擊的不僅限於科技業或製造業,而是「機會均等的蕭條」(Equal Opportunity Recession),波及至整體經濟的每個角落。失業人口不再限定是某個族群,可能是資深員工或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可能是位居要津的高薪主管或是高學 歷族群、可能是家人鄰居、也可能就是你自己。

被裁員或許是職涯的意外事故,但是曾被視為生活全部的工作,當初卻可能只是人生 的偶然。許多人因為這波不景氣被迫離開已經付出十多年青春的職位,或是揮別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重新審視下一步該往哪裡去。而在審視的過程中發現,過去所做 的工作其實並不是自己所愛,至於自己愛的是什麼,可能歷經多年職場磨練後,早已消失殆盡了。

美國《商業周刊》的職場觀察專欄 作家瑞恩(Liz Ryan)最近收到不少失業讀者寄來的信,尋求尋找職場下一步的建議。例如身為某部門總監的蓋瑞,二十出頭就進入一家中型企業,一晃眼過了近20年,曾經 升官兩次、月入數十萬,卻不愛自己的工作。如今蓋瑞因為經濟不景氣被迫離職,想趁此機會擺脫過去工作、找到下一個新出路,但卻不知從何著手。

偶然的職涯

許多人都和蓋瑞一樣,有所謂「偶然的職涯」經歷。他們之所以從事採購、財務、行銷或人事行政的工作,並非出於自身有意識的職涯規劃,而是一切都這麼巧合、偶然地發生了。

主因可能是在求學階段,沒有機會好好規劃可能的職涯藍圖,畢業後就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試遍幾個機會,發現其中一個還算可以的就定下來,當作謀生工具。

有人雖然在這波裁員潮中倖免於難,但也擔心自己會不會名列下波名單。

凱西一直是公司內表現良好的員工,不僅老闆賞識,客戶也對她的靈活反應與服務讚譽有佳,同事也喜歡向她討教建議。

然而,凱西最近卻面臨自己不想面對的瓶頸。可能只是小小的出錯都讓她忍不住想要大發脾氣,不然就是提不起勁工作,疲累不斷累積,不知該如何解脫。

凱 西的例子可能就發生在同事、甚至自己身上:對於工作,始終希望能被認同、期望能夠不斷晉升、告訴自己所有障礙都只是暫時的。但卻又不得不承認,有時一切停 滯住了,老是原地踏步的現實一點一滴啃蝕自己的內在。看到大批裁員的新聞不斷上演,慶幸自己保有工作的同時,還伴隨著些許罪惡感、無助甚至沮喪。

要掙脫瓶頸的桎梏、重新找尋職場方向的急迫性不遜於被迫裁員的失業者。換個角度想,面臨職涯停滯階段,其實是在提醒你該好好的在這關鍵時刻來個徹底的審視,或許只是個簡單的調整步伐或是工作態度,都會讓你的職涯有全然不同的改變。

自我評估 重新找到職場方向

不 管是被迫轉換職涯或是面臨工作瓶頸,自我評估重新找到自我價值,是突破現狀的第一步。就業市場變遷快速,那些很快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求職者,都是明確知道自 己方向的人。例如,如果希望成為在「組織發展」方面發揮所長的人資,就應聚焦在人力發展的範疇,福利與薪資制度就不是重點了。

職 場方向其實是項資產,如何將過去的角色轉化成現在的角色,並且對想做的事情有明確遠景。如果一路走來的過程都是意外,失去你擅長卻沒興趣的工作,或許是找 到職場方向的最佳契機。即使你面臨時間與財務壓力,必須在短時間內找到新工作,但是找到你想要前進的職場方向,仍是很值得的投資。

過 去曾有意外職涯的求職人,所犯最大錯誤,是在方向釐清前就急著採取行動。在履歷表上最典型的自我介紹是:「我在管理和行銷方面有多年經驗,並擁有領導、預 算編列、溝通、營運、生產管理和銷售的技能。」這段描述背後所透露的訊息是:「我不知道我在工作上到底做了什麼,或許你看了履歷表可以幫我找出答案。」

在經濟榮景時,這種寫法或許還有機會,但是在經濟蕭條時,這種寫法是完全無望的。要找到工作,你必須要表現出自己是這份職缺的不二人選。而誰才是不二人選?是什麼領域都嘗試過,但是卻什麼領域都只知道一點點的求職者?還是如獵鷹一般鎖定目標、準備拿下這機會的求職者?

求職方向不一定是要從人格測驗或者是性向測驗才能找到。只要問問自己和最好的朋友以下3 個問題就能找到答案。我擅長什麼?我喜歡做什麼?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專業上,身旁的人會希望從你身上得到哪類的意見和協助?

開始有意識規劃職涯

從意外職涯邁入規劃職涯,還有一項重要的是必須銘記於心:雇主要的到底是什麼?你可以決定下一個工作是要做訓獸師或是珠寶設計師,但是如果雇主要的不是這些才能,你還是需要持續找出能夠兼顧才能、熱情和需求的工作方向。

失業或許是你職涯中的危機,但是聰明地利用這個機會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就能夠把危機成為轉機。沒有人知道未來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找到適合的工作,但是利用這個時間一邊充實自己,一邊找工作,便是最好的投資。

美 國杜克法學院畢業、35 歲的潔西卡或許是個能鼓舞人心的例子。被資遣後的8 個月中,她善用自己的法學專業到慈善機關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在法學院上課、在兩個非營利機構擔任董事、家教、保母,在這些工作間的空閒時間則是打電話 給雇主、投履歷。「我把找工作當作是一份工作。」她說。

此外,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她仍然參加社交活動維持人脈,並且透過義工工作得到了最成功的人脈關係。先前她曾在義工活動中認識的律師,之後成了決定她是否能進入那律師所任職的事務所的決議成員之一。最後一通電話就讓她得到了這份工作。

這過程看似容易,但是潔西卡掌握了方向並且努力不懈的態度讓她再度回到職場。不管怎麼被面試者拒絕或批評,或是在光鮮亮麗的社交場合中勇敢地遞出自己印製的名片向大家推銷自己,都是為了能實現自己的方向。

就算你做了全盤的分析和計畫,如果你少了決心去行動,那麼改變還是非常微小。挫折、犧牲和有時的失敗總是會在你做了決定後發生。問問自己:你是不是想改變?並且百分之百說服自己去成功完成?有了決心,你才能向前邁出第一步。請領失業補助的排隊人龍,近期應會變得更長。

三個關鍵 讓你變成A級人才

三個關鍵 讓你變成A級人才

你是老闆用過即丟,沒事「非你不可」的B級員工?還是取代性低,不斷成長的A級員工?三個關鍵,讓你升級為「職場A咖」。

【文/張漢宜】

台灣失業率去年底破五%,今年一月上升到五.三一%,創歷年同月新高。美國二月失業率八.一%,創二十五年來新高,估計年底還將上探九.四%。中國去年第四季城鎮登記失業比例達四.二,%,創三年來新高。

一連串令人怵目驚心的數字,讓目前還保有工作的人擔憂,這飯碗還能捧多久?因為擔憂,因此都為保住飯碗加倍努力。但是,努力方向對了嗎?

日本管理雜誌《The 21》指出,一流努力術,能讓你不斷加值,成為A級人才。若採取的是二流努力術,雖然很拚命,卻只能成為隨時可被取代的B級人才。A級抑或B級,取決於三項關鍵。

關鍵一:拉大與他人的差異化,提高自己在職場的能見度,避免成為「Me Too」型員工。

許多人以為,自己只要夠努力,上司一定看得見,而且也會受到同事肯定。然而,如果你做的只是跟別人差不多的「Me Too」式工作,無論多努力,也只是眾多螞蟻的其中一隻,不容易被上司看見,被取代的可能性也高。

差異化,在職場開創藍海

解決方案是,要懂得提高自己的獨特性,在職場開創藍海,創造自己「Only One」的價值。以自己的興趣為基礎,培養工作以外的知識與know-how,當機會到來時,將會幫助你發揮意想不到的價值。

日本第二大便利超商Lawson社長新浪剛史建議,不讓自己成為企業「用了就丟」的員工,大量吸收資訊,是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預算夠的,把薪水固定撥一部份買書與雜誌,預算較緊的,常跑圖書館。「每天花三十分鐘閱讀,將決定你十年後的自己,」他說。

關鍵二:分階段、設時程,每週列出待辦事項。

有的人充滿幹勁,認為不被裁員的方法,就是不管什麼事都攬過來做,比別人晚下班,表現出一副很積極認真的樣子就行;事實上,員工沒成長,無法提供老闆新的刺激,即便能留下來,也永無晉升之日。

追求成長,管道很多。美國行銷專家法拉利(Keith Ferrazzi)在《別自個兒用餐》(Never Eat Alone)一書中指出,每一餐經營一份關係,對於個人的成長和人脈網的建立,成效驚人。而公司的資深前輩,便是最好的吃飯對象。他們對企業的了解、人生 的歷練、應對的圓融,是一個再怎麼聰明、反應快的年輕人也比不上的。列出你的挖寶對象,有系統地透過一起吃飯及其他機會,向他們請益。

勤挖寶,讓自己迅速成長

曾在二○○四年入選《Fortune》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位女性〉,前寶鹼副總裁和田浩子便是向資深同事挖寶最好的例子。

和田剛進日本寶鹼之初,擔任行銷部助理品牌經理。原以為上司會教她經營品牌的種種戰略,但上司經常忙得不見人影。她深感不能等人來教,必須自己積極學習, 於是,她設定每週待辦事項(To Do List),規劃在公司的中長期目標,努力於被交辦的工作,積極請教資深前輩,即使上司沒教,她也能交出令人滿意的工作成果。三年半後,她便獲得擢升。

關鍵三:訓練多元思考力,找出同一問題的不同答案。

今年初,《日經商業週刊》到東京的趨勢科技總部採訪董事長張明正,問他對日本人才的看法。張明正說,日本社員的優點是閱讀、書寫、計算等基礎能力佳,缺點則是意志決定力偏弱、不願說真話、過度害怕失敗、不敢冒險、對女性有偏見。更糟的是,往往認為每個問題都只有一個答案。

趨勢科技的用人思維是,人的能力分正向與負向,正負向能力會將人的某些優勢抵消,剩下的才是企業真正可用的才能。

大阪藝術大學教授岡田斗司夫對此深表同感。他建議,為了增加自己的優勢,要常練習多元式思考能力,從正向、反向、旁向來做不同角度的思考,往往可以得到不同的面向的答案,增加對同一件事不同層次的理解。

例如,與其思考「我投入這樣的努力,就可以得到怎樣的成果」,不如反推回去「要達到那樣的成果,我應該投入哪些努力」。這兩種思維是不一樣的。前者是單向 的、受限的、不清楚的,後者是開放思考,能釐清更清楚的定義,並尋求可行且有用的答案。常訓練這樣的多元思考,成果會顯示在你的職場表現上,比別人更多一 分不同的可能性。

2009年3月25日 星期三

SIX DAYS IN INDIA



我又出國了,

這次去了印度,2009的3月15日到3月20日,

六天的旅行,

或許是車途漫長,

或許是思念小饅頭,

感覺像是去了一個月似的。

一顆小饅頭


我們家多一位成員,

本名田智翔,小名小饅頭,

從大年初一的零晨陣痛,

12個小時之後,

中午12點40分小朋友出生了。

在醫院的日子,

只能隔著玻璃看著他,

因為他出生時吸到了羊水必須要住院觀察。

*******

現在,饅頭吵的時候我會叫小田來處理,

但當我哄他睡覺的時候,

看他靜靜地睡在我的懷裡,

真的很不捨把他放回他的小床。


family 家人

結婚拜別父母的時候,

老媽哭了,老爸也梗咽眼淚在眼眶打轉,

我,咬住了淚水,跟我的父母說....

〔你們不是少了一個女兒,而是多了一個兒子〕

從來,我就不覺得我結了婚就不再跟娘家分開,

原來,自己不這麼想但娘家的人卻不然....

**********

老爸走了,

老媽的事忽然間變成了我跟我妹的事,

好在過年前把房子定了下來,

不然現在有了小饅頭可能也就幫不上忙了....

...................

過年前,頂著大肚子,

跟老媽,妹妹還有小田去看房子,

只是落得被老人家說為什麼我要搞這個,

讓妹妹壓大這麼大....

...................

老媽的心情老媽的情緒,

變的不得她意一句話可能就會讓她失控,

我想好在是個性溫順的妹妹在陪她,

不然是我的話可能天天都吵翻天,

老人家說我要對妹妹好一點,

因為她很辛苦....

**********

我想說的是...

老爸走了,

我多麼希望我還沒結婚,

我多麼希望我這個時候能一直陪著我最親愛的家人,

事實我就是沒辦法,

三四個家在跑,我累了,

無論在哪個家,感覺我就是一個外人,

當一切不平衡的時候,

心情就會很差。

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

坐月子


晚上在帶小饅頭的時候,
他常常睡沒多久就吵,
只好我拿書出來K,
跟他一起過著美國的時間!!